3月已过,价格战正憨的整车企业该交成绩单了,“以价换量”的打法奏效了吗?市场普遍认为,降价潮会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,整体市场恢复速度或低于此前预期。但从各个车企公布的3月销量成绩单来看,部分新能源车企销量已回暖。据乘联会预估,3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0万辆,环比增长20%,同比增长30%。预计一季度新能源车厂商销量148万,同比增长25%,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开门红基本实现。AC汽车整理了13家主流新能源车企销量情况发现,新能源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靠拢,部分车企仍然面临挑战。目前价格战是否降温还没有明显迹象,但行业竞争加剧的趋势比较明朗。
比亚迪遥遥领先
比亚迪乘用车 3 月份售出 206,089 辆电动汽车;第一季度销售 547,917辆,同比增长 93%,但比第四季度创纪录的 683,440 辆下降 19%。尽管比亚迪在销量上遥遥领先于对手,但是其今年销量目标保底 300 万辆,而一季度进度还是落后于目标,因此比亚迪也亟需找到新的销量增长点。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为42.2万辆,同比增长36%,创下单季度交付量新高。其中,中国市场贡献了一半销量。特斯拉3月中国销量88,869台,同比增长35%;第一季度中国销量229,322台,同比增长26%。不难看出,降价策略对于特斯拉销量拉升有一定推动作用。不过,降价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。美东时间4月3日晚,特斯拉股价大跌超2700亿,有分析认为系降价影响利润率和投资人信心。为了弥补利润率的下降,特斯拉需要进一步拉升产能,提升规模效益。据界面报道,特斯拉发布的“宏图计划”中提到,未来推出的紧凑型电动汽车将配备53kWh磷酸铁锂电池,目标销量4200万辆。中型汽车(如Model 3/Y)将配备75kWh磷酸铁锂电池,目标销量2400万辆。据悉,特斯拉紧凑型电动汽车或进入10-20万价格区间。而“10-20万”价格区间,也是比亚迪的核心腹地。两大头部企业为了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,势必会攻击对方腹地。据乘联会数据,一季度新能源车厂商销量148万,比亚迪特斯拉两家占据53%的份额。还是那句老话,老大老二打架,往往殃及的是老三。但是,谁是老三?谁又能坐稳老三的位置呢?
理想领跑新势力
理想汽车3月销量领跑新势力。3 月交付量为 20,823 辆,同比增长 89%;第一季度销量52,584 辆,稍高于 2 月底预测的 52,000-55,000 辆最低值。蔚来3 月交付 10,378 辆汽车,同比增长 3.9%,环比下降近 15%;第一季度销量 31,041 辆,稍高于其预测的 31,000-33,000 辆的最低值。小鹏汽车 3 月交付量为7,002 辆,同比下降了近 55%;第一季度销量 18,230 辆,略高于其 18,000-19,000 辆预测值的下限。总体来看,2023年第一季度,蔚小理均完成了各自的最低交付指引。但是从全年销量目标来看,理想蔚来冲击25万台,每季度需交付6.25万台才能完成KPI;小鹏目标为20万台,一季度交付尚未完成全年目标的10%,压力不小。当然,和“蔚小理”一样,大多数车企身上背负的KPI都比较“沉重”。广汽集团旗下埃安品牌3月表现颇为亮眼,单月销量破4万辆;一季度销量突破8万辆,同比增长79%。不过,埃安2023年目标冲击50万辆,这意味接下来每月至少交付约4.66万辆汽车。吉利旗下极氪一季度交付1.52万辆,2023年销量目标为14万辆,平均到月的KPI为1.39万辆。哪吒汽车一季度销量2.6万辆,同比下滑14%;2023年销量目标为25-30万辆之间,意味着每季度交付6.25万-7.5万辆才能完成KPI。零跑汽车一季度累计交付10509辆,同比下滑51.3%;2023年目标为20万辆,照此推算,零跑达成目标需要拼尽全力了。此外,问界3月销量3679辆,一季度销量仅1.17 万辆。自去年10月创下1.2万台的月销记录后,问界销量一路下滑。近期,随着任正非重申不造车、问界门店拆除HUAWEI标识、余承东深夜发帖“这只会让我们更艰难”等一系列事件影响,问界的处境并不乐观。今年2月,华为与赛力斯签署深化联合业务协议,目标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100万辆,月均约8万台。按照目前的情况,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。
四大因素影响
一季度结束,车市会迎来第二波降价潮吗?单就结果来看,3月的价格战对销量拉升并未达到预期,价格战或迎来降温;但是新能源车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,这些因素叠加带来的冲击或远超价格战。一是让燃油车企谈虎色变的国六B排放标准切换在即,燃油车库存出清的巨大压力下,降价仍是大杀器,“油电同价”或“油车价格触底”必然会对新能源车市场造成一定的干扰。二是碳酸锂的价格持续下跌,为车企提供了降价空间。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,4月4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跌0.85万元/吨至22.4万元/吨,较年初累计下跌约57%。 蔚来李斌表示,碳酸锂价格每变动10万元/吨,会影响蔚来汽车约2%的毛利率,若降到十几万元每吨的水平,就可以释放8%的毛利率。近日,已有车企因原材料成本下降下调了终端售价。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几何汽车、奇瑞新能源等品牌最近宣布,由于原材料成本下降,对旗下电动车进行售价下调。三是“蓝绿同权”一旦实现,意味着购买新能源车不再享受免限购、免限行、免停车费等优惠措施,那么新能源汽车现阶段在技术、成本上的短板就凸显出来,对销量也会造成冲击。 四是比亚迪特斯拉的“鲶鱼效应”进一步加强,两强相争,带给其他新能源车企的将是震荡,尤其是尾部新能源品牌需要格外小心。四大因素影响下,新能源车市场的淘汰赛正在加速,或导致市场格局重新洗牌。3月的价格战也让车企意识到,价格战不是提升全年销量的决定因素,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才是破局的关键。麦肯锡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指出,当前中国车市规模和利润总额均占全球汽车产业三成左右,但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利润总额只占全球汽车产业的5%左右,中国车企盈利能力严重不足。而羸弱的盈利能力,不仅挫伤投资者积极性,更会阻碍车企打造长期、可持续竞争力。毕竟只有赚钱的企业才能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进行长期投入。在麦肯锡看来,汽车业务长期“失血”的局面必须尽快扭转。在这个过程中,车企可以探索诸如成本导向设计、价值导向设计、高效率研发、核心技术栈控制点的识别及能力培养等多重手段,加速盈利能力建设,实现经营水平的高质量发展。可以肯定的是,没有车企想当汽车界的诺基亚,想要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跳脱出来,唯有赤膊上阵,加速修炼“内功”。
{"errcode":40164,"errmsg":"invalid ip 211.149.246.97 ipv6 ::ffff:211.149.246.97, not in whitelist rid: 68065e2d-599b8dfb-0d12c695"}
本文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小编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poe.cn/zixun/306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8006643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